【2023年信息还在整理中,以下信息为往年数据,仅供参考-qejy.cn】
日前,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,中共安宁市委、安宁市人民政府、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和博雅闻道考试与评价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,安宁市教育体育局承办的“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”安宁论坛在云南省安宁市隆重召开。
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北京大学招生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大学陕西招生组组长漆永祥受邀参加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。漆教授表示,自主考核,笔试不如面试,要跟孩子们一个一个聊天,了解这个孩子的精神状态,智识的水平,如智商、情商等。只会学习是不行的,将来还要跟社会打交道,未来要做一个引领的人才,得看他有没有团队的精神,有没有协作的精神……
以下为讲话的详细内容。
非常高兴,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各个大学、中学的领导、老师们做一个交流。
我说的和各位其他兄弟院校的老师和各位中学校长说的差不多,我先讲两句北大的情况。北大非常注重本科教学,每一所大学把本科生视为生命,所以每一所学校都以本科生为荣,北大不断的总结出来十六字的方针“加强基础,促进交叉,尊重选择,卓越教学”。
现在不论从中小学到大学,甚至到我这个年龄,出现的学习中的问题,科研中的问题,工作中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基础太弱,不牢靠。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中学语文教学,有人问中学语文分这个派,那个派,他问我是哪个派,我说我无宗无派,我说我就是打基础派。
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字词句不重视,很多PPT做的很漂亮,但是最基本的东西没有教给孩子,光教时代背景这些空的东西,所以我在大学特别希望给孩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,实际上大学四年本科如果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有很坚实的基础,那么将来才更希望展开翅膀飞翔。
学科交叉现在是一个趋势,北大现在也打算成立农学院,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。本科原来的学院就有政治经济哲学,还有很多小众的专业,比如:外国历史专业叫“外外”(注:该专业全称为“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”,是由北京大学元培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历史系、考古文博学院联合设立的新型跨学科专业。),还有大数据专业。新的小众专业的密切合作,几个专业合作再办一个新的专业,或者各个学科之间的项目合作,这个活动增加了很多。
我提倡“尊重选择”,就是孩子进来之后要能引导他自主规划未来。我不知道中学现在怎么样,国外的很多学校都有“学业生涯规划”。根据目前的学生情况来看,大部分的孩子是糊涂的,可能只有少部分孩子会规划,因为大部分孩子就是随着大流走,他不太清楚他要做什么,关于职业更谈不上,现在国内有的中学没有,我希望各个中学能开这么一个课。
我们现在去招生,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是模糊的,他想学什么专业他根本说不上来,他希望老师给他指点,或者有的孩子说我喜欢某一个专业,喜欢只是有一点感觉。你进入大学物理系,你会发现跟你喜欢的物理系不一样,有的人喜欢中文,他觉得中文系就是读小说的,他后来发现确实是读小说的,但是让他写感想和论文他就不喜欢写了,专业意识非常淡薄。
我是80年代考大学,在座的可能有80年代、90年代的朋友。90年代改革开放大家还有意识,因为我当年是学历史的,历史当时北大、武大、山大是非常强的。当时我报考研究生就想报山大,哪个专业最好,哪个老师最好我就想扑着那个老师去了。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,学校如果不好,孩子不愿意去,家长也不愿意。现在北大变成了孩子的一个害了,现在学校去给县长、书记报成绩,他们会问你北大、清华考了几个,没有的话县长会说不用汇报了,你下台了。
尊重孩子是希望孩子到了大学后专业选择是灵活的。现在各个大学基本上都有转系转专业的机会,学生如果到了大学觉得选择的系不太喜欢,可以转,我们北大从2014年就开始扩大选择权。但我经常给新生讲,虽然可以转但这不意味着就可以无限制的选择。如果你考试不及格想转到所谓喜欢的院系这是不现实的,你先得把不喜欢的专业学好,才能转到你喜欢的专业。
所以我经常说尊重选择不是无条件的尊重,无条件的尊重是放纵。到了所谓的喜欢的专业你也不喜欢,三年过去你就成为了一个废物了。这个转专业有条件的,你得努力上进,到了北大就是有无数的讲座,无数的名人,无数的科学家会到这里来,你会看到这些,你的腰慢慢的就会直起来了。
有的孩子到北大,我说你得自己去摘果子,不能说老师我想吃苹果,老师就把苹果摘给你。有的孩子觉得我到北大随便转,这个是不可能的,所以对考试也要做好心理准备,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转专业。
还有一个是尊重教学,这主要是给老师提的,梅贻琦说过一所大学不是说你的教学楼修的好就好,有没有好的师资才是最重要的(注:“所谓大学者,非有大楼之谓也,而有大师之谓也”)。我有时候会给孩子建议,说学校好不好,得看老师强不强,而不是看这个学校有多少亩的土地,食堂好不好。你到日本去看,那些一流大学的条件并不是特别好,你要图这些好的条件,有很多新办的学校这些条件都很好,但是师资力量部分不是很行。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各种丰富的环境来把孩子招来,让他在这四年里不虚此行。
我经常讲,北大是你住的一个旅馆,很多孩子来就出现问题,他觉得我拼命的奋斗目标就是北大,考到了北大就失去目标了,他不知道未来要干什么,所以四年混下来最后一无所成。我经常说北大是人生的“旅站”,你是一个过客,你在这里待了四年,你还要往前走,还要往后走,这是一个宾馆,你不要认为这是你的终点,这是另一个起点。
针对招生方面的,我总结了这么几点:一是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。
请进来一个是学生自己来,每年到了寒暑假,全国有很多中小学生到北大和清华的校园里参观,北大原来是不让进的,要预约;清华比我们大,清华有两个北大大,清华原来不限制,现在也受不了了。因为参观的孩子太多,都爱凑热闹,学校里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了。还有我们在寒暑假做的各种夏令营、冬令营,这是把优秀的高中生请进去,希望他们通过在北大的一周,甚至两天三天的时间耳闻目染老师们的讲课,借此培养一点北大的概念,使他能够喜欢北大校园。
所谓“走出去”就是我们派我们的老师,不管是招生组的老师还是其他的。招生组的老师招生不拿钱,还要自己贴钱,打车费都是自己贴的。我以前负责兰州的招生,很多时候钱都是自己贴的,希望招一些优秀的孩子到北大去,除了招生组的老师去宣传,夏天还有冬天,考上的孩子回到母校宣传北大。
还有就是请优秀的老师到各个中学去宣讲,不是说去吹北大有多少院士,有多少学科,我会请北大的老师讲一些物理最基本的,也会请数学老师去讲数学是干什么的,让中学生们有所了解。这个老师是不好找的,这个老师不但要专业好,还要对中学生有所了解,你讲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,对高二、高三的孩子完全不懂。曾经有一位老师讲打台球的原理等等,这种有的孩子就很爱听。这是我们说的“请进来,走出去”的一种方式。
第二种是丰富自主考试的方式——“百闻不如一见”。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在这上面?原来在改革以前,2014年以前是4、5月份去参加考试,现在高考一结束到北大去面试。
因为现在我们觉得笔试不如面试,了解这个孩子的精神状态,智识的水平,如智商、情商等。只会学习是不行的,将来还要跟社会打交道,未来要做一个引领的人才,得看他有没有团队的精神,有没有协作的精神。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,很多都是非常自私的,所以见面的重要性就在这里。
我们也发现,大部分情况下,笔试的成绩和面试的成绩是相辅的。有的孩子笔试的成绩很好,但是不太会说,这些孩子我们就会拒绝他,因为他不会交往,到了大学要讨论,文科生要写论文,理科生要做试验,不会交流将来毕业了也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。
所以我们都在做各种努力,除了各种考试方式之外,“百闻不如一见”——要跟孩子们一个一个聊天,聊完了以后才能确定这个孩子是不是我们想要的。
我们对中学寄予了很大的期望,现在的高考又在变,教学已经变了,小学初中已经做了,高中到明年会全部推开。一本教材如何教,怎么考,变的可能性很多。为什么老变?我们非常注重学生的素养,这就给中学的量加大,中学的任务就更大了,我们对中学的信任度和依赖度更强。
我们做选修课,当时设计学分的时候,一共100分,我们把10分交给中学,90分由我们控制。10分的权利交给中学,你打几分我们就认几分。结果等我们把成绩收上来,我们发现所有中学的孩子都是10分,那就等于这个分是废了,没用。
与其这样我们都打10分,或者说当所有的中学的成绩都是10分的时候,这个成绩就废了,所以不得已我们把这10分的权利收回来了。于是中学老师说大学不相信他们了,我说如果你们这么对待我们,我们怎么相信你们。
所以改革之后,很都中学的成绩是不是也这样,因为中学的成绩会作为一个很大的依据。韩国他们那边的成绩全是A,5分制,所有的研究生成绩都是A,还有什么意义呢?有一个成绩是B,就会有人哭着来找你。我们希望新的改革之后中学能够真正的负起责任来,能够给孩子有所区分,中学如果对孩子的区分大一点,大学选拔人才的难度就会降低很多。
我经常讲,考生、社会、中学、大学、老师、家长、媒体、政府我们是一条线上的糖葫芦,谁也不要抱怨谁,谁也不要怪谁,命题的,阅卷的都一样,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。
你在高三就必须努力,每一个人都很辛苦,哪一个人不辛苦?你的父母非常辛苦,老师非常辛苦,校长非常辛苦,我说我们来来回回跑,我每次下去半个月,等我回到北大我的嗓子都哑了。你辛苦的学,是在考你,也在考你的父母,也在考这个国家,考试不是一件小事。
我们希望将来的孩子考的更加客观,而不是一考定终生,通过各种方式,通过各种灵活的能够注重基础素养的方式,能够选拔出更加优秀的孩子到他自己所希望的学校去学习,等他们学成以后,将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好!
我就说这么多,谢谢大家!
声明:本文信息来源于博雅闻道考试与评价技术研究院,作者漆永祥,由自主招生在线团队(微信公众号:zizzsw)整理编辑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